在2024年11月3日清晨7时30分,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亮大地之时,通山县老年大学爱心志愿者协会的60位成员已整装待发,他们满怀热情与爱心,踏上了前往通羊镇湄港村15组的帮扶之路。此次目的地是贫困户吴著仙老人的家,一个需要社会关爱与支持的地方。
吴著仙老人,一位年逾古稀的长者,她的人生经历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在失去子女后,她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了抚养四个孤苦无依的孙子的重任。生活的重担压在她的肩上,使得这个家庭的日子过得尤为艰难。然而,正是这样的困境,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同情与援助之心。县老年大学在得知吴著仙老人的情况后,迅速行动,与她家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这一帮就是整整五年。
11月3日这天,志愿者们早早地来到了田间地头。他们身着统一的志愿者服装,精神饱满,斗志昂扬。面对即将开始的劳作,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与退缩。拿起农具,弯下腰身,他们迅速投入到挖红薯的工作中。锄头起落间,一只只红薯破土而出,仿佛在诉说着大地的馈赠与志愿者的辛勤。
尽管田间劳作条件艰苦,但志愿者们没有丝毫的抱怨。他们的额头上很快布满了汗珠,衣服也被汗水浸湿,但他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温暖的笑容。这份笑容,是对劳动的尊重,更是对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内心满足与喜悦的体现。在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一片片红薯地被迅速翻耕,一颗颗红薯被精心挖出,装筐上车,运往老人家中。
抵达老人家中后,志愿者们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继续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将红薯一一洗净、摆放整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与老人亲切交谈,询问她的生活状况与孙子的学习情况,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五年来,县老年大学爱心志愿者协会对吴著仙老人的帮扶从未间断。他们不仅在物质上给予老人支持,帮助她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更在精神上给予她鼓励与慰藉,让她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力量。这种帮扶,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援助,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与情感的交流。它让老人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尊重与关怀,也让她的生活充满了阳光与希望。
此外,县老年大学爱心志愿者协会的善举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他们的行动不仅照亮了吴著仙老人一家艰难的生活道路,更为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扶贫济困的行动中来,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这种正能量的传递,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
今后,县老年大学爱心志愿者协会将继续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他们相信,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关爱,像吴著仙老人这样的贫困家庭将逐渐走出困境,迎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时,他们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与温暖,共同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