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魏昊星 胡剑芳 李星 见博
吴海兵是湖北省咸宁市致远农业种植合作社的总经理,他曾在佛山、株洲等地经商,并小有成就。了解到吴海兵的经历后,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党委与他谈心谈话,邀请他参与“主题党日+”、乡贤座谈会,鼓励他发挥党员引领作用,回乡创业带富乡邻。
2017年,吴海兵返乡发展生姜种植产业,并先后自费到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培训进修,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使生姜产量从最初的亩产3000斤增加到8000斤。
近年来,咸宁市咸安区积极将基层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通过实施“双培养”工程,涌现出了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务实创新的新型农业人才。
一根萝卜吃干榨尽
2004年,咸宁市启动农业体制改革,基层党员李建军放弃农技专家的身份,下海成为新型技术农民。他瞄准了高桥镇的招牌——白水畈萝卜,决心推动其走向全国。
2010年,李建军带头成立了咸安区利民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2014年,借助高桥镇打造“萝卜小镇”的契机,他带领周边农户实施萝卜标准化种植。“以前萝卜的价格是0.3元/斤,现在可以卖到2元/斤,萝卜片也从5元/斤涨到了50元/斤。”李建军告诉记者,标准化种植使萝卜亩产从以前的5000斤增加到现在的8000斤,农户每年可增收20000多元。
同时,李建军还注册了“盛通”“刘英”等品牌,在高桥镇党委政府服务专班的帮助下,成功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成为“国字号”招牌。
卖出好价钱只是李建军的小目标,如何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才是他思考的大问题。了解李建军的想法后,高桥镇“有求必应”。面临技术难题,高桥镇筹措资金10万元与湖北省农科院合作,成立博士工作站,种植200种萝卜,推出全市首个萝卜种植科普园,破解技术关。
2018年,李建军提出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成立蔬菜深加工厂。镇党委连夜开会研究,决定将闲置的工业厂区租给李建军建厂,并奖补三年租金;同时向上争取资金62万元,支持李建军组建电商平台,实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解决销售难题。
种姜致富奔小康
吴海兵回乡创业并非一帆风顺。遇到困难,党组织总是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吴海兵不会使用电脑,党组织就主动帮助吴海兵完成前期项目申请、扶贫申报等材料;2018年为其争取了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配套资金123万元,2019年争取无息扶贫贷款190万元……
在双溪桥镇党委的帮助和吴海兵的带领下,2021年,该合作社实现营收2100万元,2022年有望突破5000万元。作为咸安区“双培养”工程的领军人才之一,吴海兵还把自己的种植经验教给了周边农户,带动本村和邻村310户农户一起种姜致富奔小康。
“政府部门帮我们建设高标准农田,争取政策补贴,我一定要努力做出业绩来,回馈乡亲,回报社会。同时,也要承担起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吴海兵说。
桂花飘香反哺家乡
来自桂花镇的顾天禹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借助桂花镇建设“中国桂花城”核心地带的契机,他投入230万元注册了咸宁市众鑫桂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发展桂花产业。
顾天禹与咸宁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专家团队密切合作,通过“高校+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户发展,每年收购鲜桂花70吨,收购价格从过去的每斤5元涨到每斤10元,深加工的桂花黑茶、袋泡茶等产品远销安徽、广东等地。村党委了解情况后,主动与顾天禹接触,将他吸纳进党组织,鼓励其继续讲好桂花的故事。
“党组织对我们非常关心,在资金、政策以及宣传上予以照顾帮扶,我会做好桂花产业并反哺家乡。”顾天禹说。
三年来,咸安区共发展农村党员795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发展成为党员77名。“双培养”工程让党员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发展成为村级发展领路人;同时把致富带头人和技术人才发展到党员队伍中来,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建强基层组织、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审核:华文高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