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怪才刘昌杰的曲艺人生

来源:     时间:2019-10-08 20:26:52
分享到:

      本网湖北咸宁讯;胡剑芳 通讯员 刘秀丽;昨天曲艺誉南鄂,今日成书摞案头。只要初心终不改,纵扶拐杖也风流。9月30日晚,在中国萝卜小镇咸安区高桥镇澄水洞村澄水人家农庄,刘昌杰作品集《耕夫晚唱》首发式暨研讨会隆重举行,来自市区文学爱好者30多人参会并发表感言,讲述中,一个个感动瞬间浮出水面,一个昔日行走山村,如今虽抱病在床仍笔耕不辍的咸安文人刘昌杰跃然眼前。

微信图片_20191008201730.jpg

 
这是一场没有作者本人参加的作品首发式和研讨会。刘昌杰何许人也?为啥人称怪才?为啥让诸多文友如此称赞不已?带着诸多疑问,国庆小长假,笔者约几位笔友前往探访。
 
在咸宁师专附近的一个窄巷的旧楼里,笔者见到带着吸氧机仍笑脸迎客的刘昌杰老人。他今年68岁,是咸安区高桥镇人,爱好广泛,喜爱创作,善于表演,可谓写画拉唱演无所不通。他当过中小学教师,乡镇文化站长,后在区剧团任演员和编剧,被评为市首位优秀曲艺家,是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平时,他一边演出一边创作,先后著有《山花烂漫》《老牛放歌》《曲苑余香》《耕夫晚唱》四本舞台艺术姊妹篇和诗集。部分作品在省、市有关报刊发表,自编自演的节目分别在省、市会演中,多次获一、二等奖,很多人戏称他为“咸宁怪才”。
 
说起《耕夫晚唱》成书一事,刘昌杰的眼眶湿润了。抱病在身,生活拮据,想把余生作品归集出书,又无能为力,没想到80高龄的文友周天坤振臂一呼,捐资的,校稿的,印刷排版的,纷纷而至,一本以诗词歌赋为主,兼收歌曲、曲艺、小品和民间传统文化,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接地气的作品集《耕夫晚唱》面世了,为建国70华诞献礼。
 
刘昌杰的作品接地气,来自于乡村民俗趣事,来自于生活启发,在喜笑怒骂和诙谐幽默中评说世象。创作了600多首诗,一大批曲艺小品和杂文类文章。
 
微信图片_20191008201746.jpg
 
除了写作出书,作为演员的刘昌杰,还将书里的内容搬上舞台。“戏比天大,每次上台,都全身心投入,演好每一个角色。”有一次在咸安毕曹街土台上演出小品,刘昌杰扮演狗娃子角色,因太专注和出神入化,当地一只狗突然冲到台上专咬他,幸亏观众解危,至今传为佳话。
 
有一次,在汀泗桥镇垄下村慰问演小品,全神贯注地投入角色中,不料被屋场上的一个石头绊倒,刘昌杰老师重重的摔了下去。这时,他强忍着疼痛,像没事人一样接着演,还急中生智加上一句台词救场:“你们看,见了父老乡亲,我激动得摔倒了。”村民们掌声雷动。
 
“周游四地播欢乐,遍走八方聚笑颜。演艺场场合众味,歌文首首续琴弦。”刘昌杰以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积极投入文化惠民活动,给群众送去精神食粮,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一唱一叹,一字一句中,无不倾吐着一位老师的赤子之心。
 
刘昌杰自诩为耕夫。耕夫为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咸安区有138个行政村2800多个组,刘昌杰几乎全走遍了,正是广泛地深入群众,作品十分接地气,既有阳春白雪之雅,又具下里巴人之俗,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人们特别喜欢看他表演的节目。他既是创作员,又是表演者,他创作的湖北大鼓和小品诙谐幽默,广为当地的群众模仿和传唱,被当地百姓称之为“咸宁的赵本山、张明智”。
 
 
责任编辑 华文高

上一篇:一诺千金解水忧

下一篇:留守老人的“幸福家园”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