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无声

来源:楚华看点     时间:2021-09-11 13:13:46    浏览量:
分享到:

——钟和平热心帮扶助教纪实

  南昌故郡,不仅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古迄今物华天宝、热闹繁华,而且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氤氲着浓醇的儒雅文明气息。今天,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涌现出一位无比热爱党和国家、忠诚敬业、崇教重德、热忱关爱帮扶青少年成长的优秀共产党员,他就是南昌市关工委热心支持者、南昌市审计局干部钟和平同志。

  钟和平同志,多年如一日无限关心帮扶青少年的成长,对贫困家庭的子女在物质和精神上都给予莫大帮助,在青少年心灵播撒阳光和雨露,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茁壮成长,被《中国新闻网》和江西教育电视台等广为宣传的青少年心灵的“点灯人”,他扶贫扶智、济困助教的先进事迹传遍了赣鄱大地。他淡泊名利,夙夜为公,清正廉洁,殚精竭虑、默默奉献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在他们成长成才之路上走得更加稳健,他甘愿奉献,献出一片爱心和深情。他倾注满腔真情,扶贫解困、热忱助学,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一朵朵鲜花在明媚的春光中竞相绽放!

  钟和平在帮扶中还善于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他将自己几十年来帮教别人的孩子成长的部分日记、心得体会等,收集归纳整理并编成一本十多万字的《心路如何走》。这本《心路如何走》将他自己的经验、快乐分享给更多人,以便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也是他觉得人生最快乐的事情之一!

  (钟和平帮扶青少年成长日记《心路如何走》)

  特殊的人生经历铸造了他坚强刚毅的性格,早早树立了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宏愿

  钟和平,1963年4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武阳镇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出生的那天晚上,正碰上村子里放映《农奴》电影,因为共产党的到来,穷苦的农牧民都分到了田地、翻身得解放,父辈们便给他取名昌巴(电影主人公名字),意为享党福、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可是,他命运多舛,6岁时父亲却不幸去世了,年幼的孩子只有和母亲相依为命。正当他们母子陷入绝境之时,共产党领导下的家乡父老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通过五保的形式,村集体为他们母子提供生活、教育、医疗等一切费用。从此,钟和平母子的生活确实有了保障,日子渐渐出现起色。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面对贫困落后的农村艰难的生活,早早懂事的钟和平读书异常勤奋,如饥似渴的学习文化知识,紧紧抓住高考制度恢复的有利时机,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真正依靠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终于在1981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江西财务会计学校,通过专业学习和锻炼,让他的知识层次和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中专毕业后,1983年8月,他被分配到南昌日用化工厂工作。199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他又在江西财经管理干部学院贸易经济在职学习,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在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在职学习。1984年7月,他调至江西省南昌市审计局工作,在这里一直工作了三十多年,为党的审计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习永无止境,追求矢志不移。他在多年的工作中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都得到很大提高,而且在不断地继续深造的过程中,人生境界也在不断升华,越来越激发了自己要实现少年时就立下的人生志愿,那就是如何回报家乡父老、报效国家和人民,千方百计积极回报社会、改变家乡面貌,实现自己人生的最大价值。

  特殊的经历锻造了他特殊的情感,钟和平是个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从出生到成人,享受着党和家乡父老的特别多的恩情,报效党和人民就是他人生的目的。他认为,人一生不能忘本,不能忘记抚养和教育他的人,要做个知恩图报的人。在工作中,就是服务于人民、奉献于社会;作为党员,不能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无论“小我”还是“大我”,人生目标矢志不移,这样人格精神才能完美。

  多年来,钟和平同志虽然工作生活在城里,但他心里时刻挂念着家乡的发展及父老乡亲的生活。他了解农民的疾苦和祈求,非常理解和支持家乡父老实现致富的梦想。可是,尽管他们致富积极性很高也很努力,但由于地处偏辟,信息闭塞,资源贫乏,种植品种单一等原因,就是找不到一条快捷稳妥的致富之路。

  经过多次实地调查,长时间的思考和摸索,钟和平同志发现,最为关键因素还是当地农民普遍文化落后,要让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改变农村千百年来的命运。他充分认识到扶智扶志,是根治贫穷最为有效的方式,钟和平同志于是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决心从帮扶贫苦家庭的孩子入手解决根本问题。

  扶贫扶智、解危济困、热心助学,成为他长期回报家乡父老恩情的最好捷径

  教育是立国之本,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广大山区农村,由于农民自身知识和经济条件等诸多制约,家庭教育大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特别容易引起孩子们强烈的逆反心理和负面影响,甚至产生不良后果。钟和平自己是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自然十分喜欢学习和思考。他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摸索,从中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教育青少年有独到的丰富经验和崭新的方法、途径。

  《易经》说:“父为天,母为地”。从丰富的生活实践中他发现,父母亲密和谐的关系是孩子最大的人文环境,孩子如同天地间的一棵树,如果土壤肥沃,风调雨顺,阴阳气候协调,那么树就会快速成长,长得茂盛茁壮。

  爱是最有力量的东西,父爱母爱就是激发孩子健康成长的巨大动力和能源。我们只有充分表达出对孩子的责任和信任,才能发挥教育的显著魔力。因为所有的孩子都有优秀的一面,只要发现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结合其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讲究合适的方法进行教育,激发起他们热爱学习、探究自然和社会的浓厚兴趣,才能唤起他们心底的潜能和增强自身的聪明才智。

  因此,钟和平根据他自己探索的教育经验和新观念,充分运用中华文化精髓——情感和实用主义两大“法宝”,采取一对一的方式,通过欣赏孩子找入口、建立浓厚情感这条路,针对不同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做孩子的“知心人”,为他们点上一盏心灵之灯,热情鼓励和帮助他们成长在宽广的求学之途,致使多位学生通过知识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有一对叫万文某、万贻某的姐弟,2011年双双考入南昌县莲一中。谁知,以满分考入重点高中的弟弟万贻某,在上课20天后,竟然因心理压力过大等诸多原因,突然不出房门,自然上不了学,家长和学校老师、同学都想尽各种办法,都无法让他去正常上学,多次上医院诊治也无济于事。此时,因车祸在家养伤的钟和平知道这事后,不顾伤痛,拄着双拐,趁其父带着万贻某到医院看病之机,“很自然”地制造了一次“偶遇”,先是同万贻某搭上话,后请他吃饭、聊天、散步等建立感情,双方逐渐建立信任和友情之后,终于将万贻某带出了他的那个房间,后带进人群,走出了他自我封闭的小天地,重新回到了充满阳光温暖的大众视界,休学一年后再将他重新带回了学校。万贻某在钟和平叔叔的热心帮助下,在学校发挥了冲刺精神,2015年以615分的高分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现在已考取了本校研究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帮扶和教育万贻某的成功,钟和平显得异常开心,他不是医生,却把别人的“病”治好了;他虽不是教师,却被媒体和家乡学校称为“心灵的导师”、“黑夜中的明灯”。

  (钟和平与万贻某交谈中)

  2015年,根据南昌市关工委的介绍牵线,钟和平同志对曹大某进行了热心帮扶和教育。曹大某是南昌市东湖区人,自初中毕业后,被安排到江西文艺学校学音乐,准备走当兵这条路。尽管他的艺术成绩很好,可是文化成绩非常差。他很羡慕那些文化课出色的同学,更希望自己也能读大学。钟和平于是花时间将30多年前所学的高中知识捡起来,直接给曹大某上哲学和地理课。他发现曹大某接受能力很强,通过努力完全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学习。于是,就鼓励曹大某进行文化补习,并在南昌一中文化补习班给他报了名。曹大某首次高考,虽然没有成功,但他除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外,更看到了自己的潜力。他坚信通过努力是可以考上大学的,因此毅然选择复读一年。辛苦努力没有白费,他终于以江西考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沈阳音乐学院。

  (钟和平与曹大某母子在生活中)

  2018年7月,曹大某的妈妈再次找到钟和平同志,说他的小儿子考取了实验中学,希望能分在重点班。原来,曹大某还有个弟弟叫曹鑫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中考没有考好,只考取了南昌实验中学。同时,他还了解到其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倔强的母亲蔡某某独自抚养着两个儿子,曹大某因为是艺术生,请老师、生活、学习等费用开支巨大,为了读书,除了母亲努力外,曹大某在读大学期间,也要勤工俭学,靠打工维持一部分学习费用。钟和平感觉到他家虽然困难,但求学上进的氛围非常好,便主动承接了对曹鑫某的帮扶。他还是通过生活接触、培养感情,指导其今后的学习生活。他与曹鑫某第一次见面后,感觉到这个孩子有些营养不足。因曹鑫某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上基本是放心的,但希望身体更强健。因此,钟和平第一步就是将自己的体检卡给了曹鑫某,让他上医院检查身体,要他注意身体,并且每周给曹鑫某做一餐饭,加强营养,以滋养身体。

  如今,钟和平对曹鑫某帮扶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他对于孩子倾注了父母一般的爱,无私关爱着他的健康成长,默默扶持和帮助,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曹鑫某在钟和平叔叔的长期帮扶下,在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顺畅。

  寓教于乐、借物喻理,注重帮教成效,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兴旺

  钟和平同志曾说:“我是生在泥水里、长在红旗下,淋浴了太多的党恩,不管是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不忘党的初心,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017年春节,钟和平同志了解到,在江西省南昌县向塘镇有一户人家,家中六口,户主刘强,上有年迈体弱的双亲,下有上学的一双儿女。尽管他们所在村是闻名全国的富裕村,村里大多数人家买了小车,在城里有自己的商品房,可是刘强家因人口多、负担重,全靠夫妻俩在镇上打工维持,经济十分贫困。钟和平同志主动找到情绪低落的女主人万冬梅,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家夫妻和睦,老人慈祥,儿女活泼可爱,是个欣欣向荣的家庭。虽然现在贫困点,但不要紧,只要抓好两个孩子的学习,让他们都考上大学,你们家就会变成全村最幸福的家庭,会成为头名状元的。”万冬梅回答说:“我知道读书可以改变一切,但我们夫妻俩都没有文化,怎么能把儿女教得好呢?”钟和平充满信心说:“不要紧,先把孩子送进理想的学校,你只要把家庭搞得和睦,配合学校教育,我来指导你、帮你。”

  说到做到。于是,他首先联系南昌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争取他们在政策上的关爱支持,让这个贫困家庭享受到党的政策温暖。其次,联系孩子所在的学校,争取学校重点支持。

  在农村,孩子是一家人的中心,家人都会十分痛爱关心,但对孩子来说,过多的管束和粗暴的教育,反而不利孩子的成长。钟和平同志经常花时间与刘强夫妻,特别是母亲万冬梅勾通聊天,消除父母对孩子的误会和焦虑,增加对孩子的宽容和理解、学习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增加对孩子的欣赏和期待。

  钟和平很注重孩子人格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经常主动下乡找孩子聊天。他说,很多老师和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体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有希望。钟和平非常注重孩子的体育锻炼身体,既锻炼孩子的意志,增强了自身的体质,还可以让孩子更好集中精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因此,他规定刘景文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不管是上课还是放假的日子,每天都要用半小时用在跑步上,刘景文基本上都做到了,身体明显强健了,个人意志力和精神情绪达到最佳状态。

  根据处于青春叛逆期孩子的心理特点,钟和平会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思想矫正和正确引导。有一次,吃饭时,面对很少见的地瓜菜,刘景文问:“这是什么菜?”钟和平回答说:“这叫母瓜。”吃完饭后,刘景文说:“大伯骗我,没有母瓜的说法,这叫地瓜。”钟和平说:“大伯没有骗你。中国文化里,父为天,是根,母为地,是本,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根本。地是母,我将地瓜就叫母瓜一点都没有错。是希望你更加尊重母亲。母亲是最伟大的,她为了生养我们,受了很多苦,付出了很多。就像我们总是把祖国当成母亲一样,因为只有土地才能组成国家呀,而只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所以,爱党爱国,也就是爱自己的母亲一样重要!”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席话,说得小伙子无地自容,满脸自责,他深深感觉到母爱的伟大、祖国的伟大,自己成长的宽厚环境和肥厚的红色土壤,自己何其有幸生逢泰平盛世,于是悄悄萌生了一种雄鹰展翅在蓝天翱翔、勇猛搏击风雨的宏大志愿,日后他在成才之路上必定坚韧不拔,一往无前。

  钟和平同志热心助学、诲人不倦的感人故事,传遍赣江两岸,誉满古城南昌,得到社会广泛的颂扬,《南昌晚报》以《他为别的人孩子做了3年心灵导师》,南昌电视台以《黑夜中的那盏明灯》、江西教育电视台以《青少年心灵的“点灯人”》为标题进行了宣传报道,中新网、江西新闻网、中国江西网—教育频道均形象展示了钟和平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默默奉献的伟岸风采。(曹万里\熊文胜 供稿)


 

上一篇:人间大爱 雁塔情深

下一篇:践行“马真”精神 通城县规划疫后重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