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高旭
11月7日,秋深微雨,G377次动车正从北京西疾驰向深圳,如流星划破旷野。结束北京之旅的我,正倚靠在车窗旁小憩,归心似箭,车厢内一片安静祥和。
下午3点30分左右,一阵急促的广播打破了宁静:“4号车厢有旅客突发不适,恳请列车上的医务人员前往协助救治,全体司乘人员与旅客将向您致以诚挚感谢!”起初我并未在意——我只是一名正在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尚未取得行医资格,论医术,列车上想必不乏专业医生。我接了一杯热水,坐回座位,默默等待后续消息。
十分钟后,寻医广播再次响起,我的心骤然紧绷。一方面是担忧患者的安危,另一方面又暗自忐忑:自己缺乏独立行医经验,万一出差错不仅帮不上忙,还可能闹笑话。我故作镇定地端起水杯喝水,纠结的心思却被身旁的母亲一眼看穿。她莞尔一笑,轻声鼓励:“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是本分。你过去看看,若已有医生,便当作观摩学习;若还没有,你爸也是医生,随时能电话指导你。”母亲的眼神温暖而坚定,如春风拂过心房,瞬间给我吃了颗定心丸。我暗下决心,起身朝着4号车厢走去。
从11号车厢到4号车厢的路,此刻竟显得格外漫长。周围旅客投来的异样目光,让我不由得咽了咽口水。脑海里一边飞速回想课堂上学过的医学知识,一边又忍不住后悔:刚才为何要冲动起身?平时为何不多背些专业书?就连暑假没看完的医学纪录片,此刻都成了遗憾。揣着这份侥幸与胆怯,我竟与患者擦肩而过,躲进了4号车厢的卫生间。
看着镜中那个满脸纠结、眼神躲闪的自己,我满心挣扎。我害怕自己能力不足救不了人,更怕承担未知的责任,不敢赌一个没有把握的结局,也担心万一救治不及会遭遇误解。卫生间的水声渐渐隐去,我给家人发了最后一条征求意见的消息,收到的却是一致的鼓励:“力所能及帮一把,别辜负所学。”
深吸一口气,我忐忑不安地找到列车长,坦诚告知自己尚未毕业的医学生身份。眼下只有我一人响应,列车长犹豫片刻后,还是向我说明了情况:患者中午食用土豆肉丝后,又因赶车急跑,下午便出现了四肢发软、麻木的症状。已知信息有限,我跟着列车长来到患者身边,详细询问病史后得知,患者前几年曾有粉碎性骨折病史。结合症状与诱因,我立刻联想到“运动性晕厥”的可能。
这时,一位热心的护理专业小姐姐也闻讯赶来,我们一同为患者分析病情,引导他深呼吸放松,及时补充糖水与电解质。列车抵达武汉站时,我们陪着患者下车做了几组简单的肢体拉伸,再次上车时,患者的精神状态已明显好转。看到他脸色逐渐红润,我和小姐姐终于松了一口气。
不久,列车广播响起:“下一站,咸宁站,请下车的乘客做好准备。”即将到站的我,与列车长互留了微信,简单道别后,便各自奔赴目的地。当晚8点半,手机收到了白列车长的短信,字里行间满是真挚的感谢。
抛开所有杂念,用所学知识帮他人解了燃眉之急,不仅收获了患者的真诚谢意,更得到了列车长与乘客们的肯定。此刻,我的心情格外敞亮,既为自己的勇敢点赞,也为这份无悔付出倍感温暖。若下次再遇上这样的情况,我定当毫不犹豫,伸出援手。
童话里的屠龙勇士,最初也只是个单纯的孩子;动漫中的主角,起初也只求一份平静生活。现实中,我们总在社会的鞭策下向前奔跑,途中或许会经历得失,或许会因人情冷暖变得谨慎冷漠。但我始终相信,生命不该沉寂于冷漠,而应在“和合”互助中铿锵绽放。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今日我等若冷眼旁观,他日祸临己身,则无人为我摇旗呐喊。”这份列车上的相遇与救助,让我更加坚定:唯有心怀善意、挺身而出,才能让温暖在人与人之间传递。
下一篇:返回列表




礼赞军魂,光影铸魂:大路
“我是一个兵”书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