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退役军人志愿者:为无名英烈群扫墓 慰问伤残退役军人

来源:楚华看点     时间:2023-03-27 16:20:56    浏览量:
分享到:
     (特约记者 张长征)通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开展“学雷锋月”活动中,号召全县广大退役军人向老班长雷锋同志学习,争做文明新风的好榜样。3月26日,通山县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积极行动,前往洪港镇东坪村东坑湾祭扫无名烈士墓群,慰问伤残退役军人及老革命后人,受到了东坪村群众的热烈欢迎。

  东坑位于太平山脚下,在106国道茅田河路段向沙店方向拐进,沿山凹行进约五公里即到,退役军人志愿者小分队举着队旗,身着军装,手捧鲜花,先来到当地海拔约400处的庵山寺处一个叫扑地金钟的地方,这里集中掩埋有13名无名烈士墓葬群及一名连长墓地,整片墓葬地仍然像连长在对列队的士兵前训话一样,志愿小分队仔细擦拭墓碑,列队向烈士们敬礼、献花,燃起一支烟,敬上一瓶酒,表达了退役军人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后来到山脚下一个叫塘龙坳的地方,这里集中掩埋有数10名无名烈士墓葬群,当地村干部、辅警、老战士与退役军人志愿者伫立墓前,依次向烈士们敬礼、鞠䩑、献花、敬烟、敬酒,心中默念:“英雄们,请安息吧,现世正为您所愿,人民不会忘记您们!”。



  东坑湾现存无名烈士墓有数处,当地有一位长年守墓人,他是一个铁道兵伤残退役军人,现龄74岁,名叫王功金,其父王有生曾是一名赤卫队员,曾是掩埋烈士人之一,后来为烈士守墓20余年,直到去世时,嘱咐儿子王功金一定要守好无名烈士墓,50年来,王功金年年都要为烈士墓添土、除草、祭祀,在乡亲的支持下,各为两处墓葬群竖立了无名烈士纪念碑。

  据赤卫队员王金强的儿子、现年86岁老人王东水介绍:“小时候听父亲讲,当年,湾来了数不清的红军,部队将转移向太平山休整,有约60来个重伤和轻伤红军无法上山,在本湾赤卫队和妇救会的主动请求下,只得留下伤员放在山上庵山寺、寿公祠堂两处疗伤,由赤卫队员站岗放哨,妇救会叶细姣、王珍珠、阮姣妲等为伤员做饭、磨豆浆,喂养伤员,庵山寺主持石国祥、山主叶明远、王能喜等负责挑水、砍柴及办粮,帮助伤员大小便及换药”。

  王功金既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也是一个有心人。多年来,为当地红色革命故事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据他说:“当地人为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大革命时期,有华元义、王定平、唐玉凤等20余人参加了革命,先后有舒成俊、王贤师、王贤祥等10余人壮烈牺牲或失踪,解放以来,先后有几百余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军,有10余人参军入伍”。

  东坪村党支部书记阚和清表示:“红色历史是我村的血脉,不忘来时的路,讲好革命故事,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促使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大阔步地推向新征程”。



  据悉,该地牺牲的无名烈士经过是这样的。历史又回到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鄂东南苏区大部分被敌占领。是年11月底,鄂东南道委提出“打回龙港过年”的口号,决定集中红三师、红十六军主力及地方武装,强攻阳新、龙港和燕厦郭汝栋所部守敌,按照战斗部署,红三师先拔掉燕厦外围黄荆岭、堰头、湖平畈、竹林下等四个外围据点,再围歼燕厦北门岭敌军主力。

  在竹林下之战中,由于敌军支援部队陆续赶到,加之,黄桥、龙港敌军正源源不断增援,红十六军阻援出现巨大压力,被迫后撤,导致红三师竹林下、丝茅坪一线腹背受敌而受夹击,出现了严重的战斗失利,战场拼杀异常惨烈,红三师各部为了杀出重围,决定向沙店太平山一带转移,红三师所部均付出了惨重代价,部队减员十分严重,伤员剧增,师独立团撤至东坪后,作短暂休整,欲经东坑取小道上太平山集结,因山高路陡,数十人的伤员成了撤退中最大的负担。

  在当地党组织的主动请求下,只好将伤员交给地方组织和群众疗伤,待伤好后,再上太平山归队。当地组织将轻伤员放在山上的庵山寺,便于伤好即上山,将重伤员放在寿公祠堂,便于方便救治。数月后,国民党清乡团夜袭东坑,当地群众来不及转移重伤员,纷纷躲进山中,敌人将庵山寺主持石国祥、山主叶明远、王能喜及走不动的三十名伤员全部杀害,并一把火烧毁了庵山寺,将寿公祠堂内20余名重伤员押到塘龙坳处集中杀害,部分伤员在逃跑的路上一一被追杀,杀戮直到次日晨才扬长而去,当天夜里,当地人才敢下山,党员组织赤卫队员和群众流着泪水,分数处掩埋了自己的同志,继续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中去。

  

上一篇:公务员“新版禁酒令”连下班了都受限?主要对这三类公务员

下一篇:“火焰蓝·红领巾”手牵手——咸宁60余名中学生参观消防救援站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