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讲台写青春

来源:楚华看点     时间:2025-06-20 18:23:42    浏览量:
分享到:
       凡是早起进城务工的人们,在路过茅田小学时,哪怕隔着老远,也会热情地跟黄颖老师打招呼。她是全村起得最早的人,也是工作到半夜,睡得最晚的人。看到黄颖老师忙碌而坚定的朴实身影,全村人都说她是既漂亮又能干的好老师。
       六年来,她目送着村里的雏童一个个从这所小学走出去,展翅高飞,如今,她桃李满天下,她的笑容总是挂在脸上,常骄傲而自豪地说:“这是我的学生” 。

       六年前,这个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的懵懂女孩,一头钻进乡镇教育岗位上。而为什么乡村里的老师留不住,都一心往城里走,她却甘愿扎根乡村讲台六载,这件事说来话长。
在这所不起眼的农村小学校,虽然生活条件不如城里,一个小女孩呆在乡村,连找一个如意对象都不容易,但是黄颖老师却觉得农村的风景才是最美的。只因她喜欢仰着小脸、求知若渴的村里孩童,爱上了乡村孩子的懂事和纯朴,恋上了与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孩子们给了她无数温暖的回忆,就是她与生活的浪漫对话。因此,她与这所承载着她青春的校园,开启了路漫漫的艰苦的教育征程。
       六年来,这位年轻的教师一直默默奉献在自己的讲台上,她不断地钻研教学,摸索教学方法。她的教学理念就是讲好每一节课,带好每一个孩子,让自己在岗位上能发光发热。六年来,她赢得了同仁的赞誉和孩子的喜爱,先后在班主任、教研组长、少先队辅导员等多个角色中,做出了榜样性的成绩。数篇教学论文多次在各级评比中获奖,她的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均取得了过人的成绩。黄颖老师,以无私的爱,温暖着学生幼小的心灵,用立志教育,书写着动人的篇章。

乡村虽小,理想却大,她,身兼数职不言苦,诠释责任与担当。
       在连续五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黄老师始终将班级管理视为育人的核心阵地,深知德育工作是重中之重。面对班级里性格迥异的学生,她总能精准把握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因人而异,因人而教,施法对症下药。她深知与小朋友打交道,唯以耐心、智慧与方法,才能化解孩子们在成长中一个又一个的谜团与难题。
有时,她像个大姐姐,与孩子心交心,深得学生的信任,孩子什么悄悄话都愿意对她说出来。有时,她扮演着“妈妈”的角色,孩子受了委屈,遇到过不去的坎儿,她习惯性地把流着泪水的孩子抱在怀里,轻轻拍着孩子的肩膀,温和着说:“你要学会坚强,一切都会过去的。”孩子总觉得天下再大的事,没有黄老师摆不平的,天下再难的事,学学黄老师就找到方法。
       有一个从小失去母亲的学生,在毕业后特地回到母校,对黄颖老师深情地说:“那时,您就是我心目中的好妈妈”。每年教师节,孩子们纷纷前来表达对黄老师的感激和祝福。在孩子们眼中,她是那么知性大方,和蔼可亲。
       今年,她承担一年级语文和四年级英语两门学科的繁重教学任务。面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重任,无怨无悔地承担下来,她精心钻研教材,创新教学方法,用心设计每一堂课。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她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来激发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初始兴趣。一年级学生的小脑袋里,总是装着千奇百怪的想法,上课时精力不集中,活泼好动,时常让老师十分头疼。黄老师第一天就给孩子们立了一个小规矩:下课时,才是同学之间的聊天十分钟,上课时,是和老师聊天的四十分钟,玩的时候痛痛快快地玩,学的时候安安心心地学。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终于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四年级英语教学中,她注重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根据农村的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创设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培养孩子日常英语口语练习习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中投入学习英语中去。她的课堂总是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英语教学方法,将英语简单化。采取表情引导、角色扮演、实物展示等相给合的方法,使英语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每年的教研月活动,黄老师都积极参与。她喜欢前辈的指导,乐于与其他年轻老师探讨教学。她总说学无止境,要勇于探索。

       作为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黄老师积极策划每一期的主题活动。她结合学校实际,拟定可行方案,从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到爱国主义教育队会,从传统节日庆典到春游秋游,从趣味运动会到法制讲座,她注重从细微环节入手,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个人品性和集体荣誉感,在孩子们幼小心灵中,播下了远大的理想种子。同时,她精心组织的大课间活动也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趣的运动项目让孩子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收获了无限的快乐。
乡村虽苦,真爱却甜,她,以爱育人有真知,传递温暖有力量。
       在黄老师心中,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爱的滋养。每年,她会在草长莺飞二月天,带着同学们去野外放纸鸢;清明节前,黄老师会与同学们相约去采茶踏青。端午节快到了,她不仅给孩子们讲述传统文化,还教孩子们包粽子,手把手教他们卷粽叶、填糯米、绑丝线;中秋节之前,黄老师会带领大家去操场上欣赏桂花雨。在与孩子们的互动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基因悄然种进他们心间,孩子们都觉得黄老师知识渊博,好像什么都知道。在学校不但学到了课堂里的知识,也学到了许多课堂之外的东西。很多很多与黄老师在一起的温暖瞬间,也成为了孩子们童年最珍贵的永恒回忆。
       那年,黄老师刚接手六年级毕业班,班上有一学生叫小铭,因智力发育迟缓经常不能到校上课。黄老师则在放学后,与她的家长取得联系,并上门去家访。在听说了小铭的遭遇后,对这个小女孩十分同情。从此,她每周一次,背着课本和纸笔,辗转于乡间小路,按时送教上门。每当寒风裹挟着细碎的冰晶,让人连出门都需要勇气的时候,她一想起小铭那期盼的眼神和灿烂的笑脸,就仿佛有了无穷的力量。她从不因冰雪雨路而误过小铭一节课。小铭也喜欢上黄老师,老师来时,常会奖励亲手用毛线织的胡萝卜发卡,如今,小铭已经收集了好几种颜色的发卡了。每当老师上门,她都会将发卡戴在头上,特意向老师“炫耀”一番美。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小铭这孩子终于能慢慢识得了自己的名字,而且还会写不少字了。
黄老师不但关心特殊儿童的成长,也会关注留守儿童。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不但住着黄颖老师,还有一些留守学生们。她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形同一家人。周末时,黄老师经常会邀请附近的孩子们来到家中做客。在花木成畦的院子里,她系上围裙为孩子们做蛋挞、炸薯条,和他们一起做包子,孩子感觉回到自己的家一样。她以家的温暖氛围,驱散着孩子们心中的孤独。

       在她看来,呵护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关心学生内心的成长,关键是给山里的孩子们展示更广阔的大千世界,鼓励他们朝着远大的理想追逐。教育好每一届学生,不光是要抓成绩上去,更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六年来,黄老师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基层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平凡的乡村坚守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没有豪言壮语,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教师的初心和使命。在未来的日子里,她砥砺前行,用爱和智慧浇灌更多的花朵,让乡村的孩子们在她的关怀下茁壮成长。(作者:唐 伟)
 

上一篇:咸宁市友谊志愿者协会:“健康惠民、服务万家” 为社区老人绘就温暖画卷

下一篇: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