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第十三个没有母亲的“母亲节”了。每每这个时候,心底深处的想念却愈加强烈,在夜深人静时,心底曾千万遍呼唤,妈妈呀,真的好想您!想您那慈祥的笑容、想您那温暖的呼唤,想您那烦人的唠叨,想您那点点滴滴的关爱,不知不觉中已是泪流满面……
母亲干练睿智,硬是把不屈的命运写成传奇。想想那时近乎是孤儿的父亲家徒四壁,娶了母亲又添我们兄弟4个后,家中更是穷得揭不开锅。可岁月在母亲的劳作里,浆洗缝补中硬撑了下来。听姨娘们讲,母亲思维敏捷数学特好,吟诗作对无所不通,从小学到汀泗七中成绩一直是佼佼者。古有木兰替父从军,母亲替父上工也成佳话。那时15岁的母亲毕业回乡替生病的外公上南川水库,鸣泉水库等工地(因家中姊妹多排行大),因读《四书》《五经》,四大名著等,肚子里故事多,常常讲故事帮工友洗洗补补也赢得尊重支持,大家一人帮点,挣的工资不比男工少。70年代未80年代初,记得饿是常有的感觉,经常吃了上餐没下顿,常常是一煮一锅红薯上蒸一小碗饭4兄弟分吃,难以下咽的泪光中,总含着母亲绘声绘色的红军长征卧冰雪吃草根的故事一并咽下,似乎吃的已是佳肴。记得读初中时,我很多不会的数学题问到母亲,母亲居然能用多种方法解答,且方法简单又好理解,让老师都佩服。
母亲坚韧豁达,总是能让一贫如洗的家过得温暖有味。中等身材的母亲,齐耳短发,浓眉大眼,生性开朗爱笑。面对贫脊的土地,艰难的生活,高昂的学费,母亲总是笑以面对:“人生就这样,再苦再难,咬咬牙扛扛就过去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母亲坐在椅子上劈水竹条打篾折的身影摇曳灯光中;多少个山头林里,母亲砍黄荆条斫苞茅梗,弱小的身子被担子压弯也要前行;多少个寒来暑往,母亲穿跳板做小工,上山卖苦力,也要把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过得笑意盎然。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穿旧衣在我家是常态。弟弟穿哥哥的旧衣,我穿姨娘们翻盖的旧衣。那年月,吃餐鱼肉是奢侈的事儿,一年也打不上几回牙祭,所以盼过年过过节的小孩心情无人能解,因为只有那时才能吃上一块心仪的鱼肉,那份馋样如今还藏在记忆深处永难忘却。如今,家乡那一担田,那一片山,无论山里水里,还是风里雨里,到处都记录着母亲劳动的影子,揉碎着母亲的艰辛和不易,和着汗水泪水,融合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长卷里。
母亲教育严格,却用柔弱双肩送儿女走出山村。在梧桐那小山村里,孩子最多读个初中毕业便辍学回家干活。可母亲却让我们兄弟4个读到高中大学毕业方休。我是女孩,自然是村里人说的长大一车送给人家的对象,更不用读书了。可是母亲常对我说,女孩子更要学习,唯有学在肚子里的知识是别人抢不走的,以后还有可能帮到你,一定要好好学习替自己争气,多难也不在乎我一个。我分明感到家里的压力,可母亲似乎像上了发条般从未停下来过,总是没日没夜干活不觉得累。记得那几年勤劳的母亲一年养三四头猪,却只够还我们读书借款的利息。在工作中,母亲总教导我,要吃苦耐劳,要开动脑筋办事,不轻言放弃。90年代未乡镇总是机构改革竞争上岗,没关系的我总没底气,想着主动下海去挣钱算了,免得竞争下岗丢面子。母亲却说,连参加竞争的勇气都没有还出去打工,那出去定撞到南墙才回头?被母亲这一激将,参加竞争上岗竞然胜出留了下来。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给了我面对失败不服输的勇气,苦难当头坚强面对的志气,努力奋斗定有收获的底气,这些都是我此生用不尽的精神食粮。如今,在母亲的操劳下,我们一个个如母亲所愿走岀了山村,而母亲却因过度劳累,患病医治无效,长眠在山里。
又是一年母亲节,遥寄万语问天国。母亲常在儿梦里,女儿可在娘心头?母亲呀,您那份遗落在岁月里的母爱,已刻入我们的记忆,渗入我们的骨血,照亮我们的道路,温暖我们的人生,从来未曾消失,也永远不会消失。(胡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