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咸宁讯 今年3月下旬至五一”期间,湖北咸宁市对城区部分路段进行了微改造,改造后的路面明显拓宽,一些路段还设置了停车位,市民纷纷称赞“城区道路微改造让大家出行更舒适!”
给市民创造舒适的环境,竭力打造民心工程
据了解,咸宁市城区青龙路与长安大道交叉口至盘龙桥路段是通往咸安区外国语实验小学、咸宁碧桂园的必经之路,车流、人流量大。此前,这里人行道部分塌陷,路面没有停车位,车辆乱停乱放导致四车道道路变成两车道,高峰期时拥堵不堪,且存在下水道堵塞等问题。实施微改造时,通过铺装透水砖、盲道板、八字口等措施,新建树池40个,对人行道进行升级;在树池与树池之间,增设机动车位13个、非机动车位7个,缓解停车压力,节约道路空间;通过合理利用人行道空间,使路面拓宽一米;埋设沉渣管260米,改造雨水口17个,有效解决了路面排水等棘手问题。
咸宁市在实施青龙路和城北街微改造过程中,市政管理处积极征求沿路商户和市民意见建议,通过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沿线路灯线路进行了检修、对行道树进行了修剪,确保道路采光良好、照明安全运行。
通过实施微改造,完善了部分路段人行道、停车位、下水道等基础设施功能,在解决路面排水、停车、照明等方面起到了统筹兼顾的作用,利用道路空间给市民创造了舒适的出行环境……
城市管理者关乎的既有整治难题,更关乎整治效果
近两年来,咸宁市把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作为惠及广大市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以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为原则,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停车难、出行难等热点问题开展综合整治,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市民群众对出行环境质量的新要求、新期待。
一边是市民“停车难”的问题,一边是因停车难带来的一些违法停车现象;令城市管理者头疼的既有整治难题,更关乎如何提升整治效果……
说到交通秩序整治,提升市民个人素质及自觉性非常必要,如果每个市民都能按规则有序停放车辆,不光贪图自己的一时便利,同时也考虑他人的方便,那些乱停乱放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少。
2020年5月15日,一篇题为《人行道被占,停车场闲置!城区停车怪象为哪般?》的媒体报道披露了咸宁市城区部分路段“人行道被占,停车场闲置”的现象,引起了当地社会的普遍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咸宁市城区银泉大道、金桂路、咸宁大道等路段上,一些小微停车场的停车位上摆放着石块、椅子、反光锥或一些杂物,以阻碍车辆停放……这种“圈占车位”现象已成为一种顽疾,一些商家将路边临时停车位当成私人车位,使得原本有限的停车资源更为紧张。
值得关注的是,小微停车场主要用于“临时停车”,如果成了“专用车位”或者被杂物占用,那“周转率”就很低,起不到临时停车的作用。
据了解,一些司机因心存侥幸,规范停车意识不强,只顾自己方便,见有空子就钻,路边随意乱停,这确实是停车顽疾久治不愈的原因。
“智慧+执法”助力城市治理升级
当前,国家大举发力“新基建”,旨在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主要聚焦在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等民生领域,不断提高数据互联、信息共享的优势,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城市竞争力。其中,城市停车“补短板”早已提上日程。
住宅小区、商圈、景区等都是城市停车重灾区,车位缺口大、分布不均匀、信息化低、粗放式管理、侵占公共资源等弊端随处可见,这不光影响居民交通生活质量,对社会消费也是一种抑制,更无益于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可以说是城市发展的最大的阻碍因素之一。
继 2019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后,城市停车这一基建项目频频头条展现,2020年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强调了“加强城市停车场建设”……
建议咸宁市在城区微改造路段的每个停车位上安装地面传感器,当地感检测到有车辆驶入泊位后,就会将信息传至后台系统;由管理系统综合判定车辆信息、停车时间和应缴费用等,实现公共停车泊位可视化监管。
另外,为了彻底解决停车费“跑滴漏”问题,城管委可采取“非接触性执法”措施,依托智慧停车系统,将监控探头抓拍的现场照片和平台停车计费信息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通过录入交通违法处理系统,对超过7天不缴纳停车费的车辆作出每次人民币100元的行政处罚……
这也是践行“非接触性”执法工作的一种突破,及时对停车未缴费证据进行严格审核,审核通过后,短信通知相关车主,并将处罚数据推送至当地交警平台。当事车主须在收到短信通知3个工作日后到违停处理窗口接受行政处罚。
只要咸宁市城管委积极发挥“智慧+执法”优势,灵活应用智慧城市监控网络和人工技能技术,通过机器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等方式,对智慧城管网格覆盖范围内的违法停车等市容秩序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智能分析,以“短信通知—电话警告—现场执法”三级处置模式落实案件办理,就能够进一步提升执法精准度和有效性。
编辑 楚华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