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他家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但全家人积极进取、乐善好施、敬老爱老、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平凡中彰显不平凡。一进屋子,各种家具摆放得井井有条,洁净锃亮。家风正,风气好,是他家最大的特点。
他家就是咸安区税务局原副局长、退休干部镇方勇的家,一个平凡朴实的家,一个“上合情缘”的小缩影。
“厚德载物”四个赫赫大字挂在镇方勇家客厅。“淡泊名利,以行德义”是镇方勇的口头禅。在镇方勇简朴的家里,我感觉到了他纯朴的家风和丰富的精神财富。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40年的从税生涯,镇方勇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税收事业。多少次提拔的机会,他让给了别人;多少次往上调的机会,他两耳不闻忙于事业无暇顾及。
他是咸安税务最年轻就当副主任的,那时他22岁;25岁就升为所长。但他是较后进机关班子的。1998年他在双溪分局当局长时,当别人精心准备、全力参与区局班子竞选时,而他把这件事抛于脑后忘得一干二净,将全部精力用于整顿市场的税收秩序。
镇方勇的妻子万爱莲在双溪镇政府先后担任妇联、信访、纪检等干部,是一位在外担当勤勉,在内贤惠勤俭的女强人。在80年代,调动是比较容易的。当别人把家属往“铁饭碗”的税务部门调时,亲戚问他:怎么不把妻子调到税务部门?镇方勇不为所动,说人要知足,有工作就可以了。
镇方勇夫妇有时分别在两个乡镇工作,后来镇方勇调到区局机关,一个在城区,一个在乡镇,两地分居几十年。在别人看来,把妻子调到城区是轻而易举的事,但他想都未曾想过,从不动用权力谋一己私利。
万爱莲境界更高,从不找老镇解决工作问题。她把工作搞得风生水起,把家庭理顺得井井有条,总在背后默默支持丈夫工作。她说:“俩人总要有一个奉献,我只有付出,老镇才能全身心投入事业。”他俩两地分居时,从不找单位用车,都是自己骑自行车、后来骑摩托“相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镇方勇的为人准则。
镇方勇在高桥税务分局时,偶尔发现,小学一年级老师的遗孀漆婆婆在村里一间破房住,无儿无女,孤苦伶仃。镇方勇想方设法在税务局对面租一间房,把老人接来安顿好,为的是方便照顾老人。平日里他三天两头看望老人,无微不至照顾老人。
后来镇方勇调到双溪,他找个借口请老人帮带孩子,就把老人带到双溪的家。不但没有要老人带孩子,镇方勇像侍候自己的老母亲一样服侍老人,生病痒痛照顾有加。直到老人去世,镇方勇又处理后事,送老人最后一程。养老送终,不是儿子胜是儿子。
四代同堂,口碑远扬
古人云:“父母亦师,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使孩子默默成长为父母的样子。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做人要孝敬,要有仁义,和睦立家。百善孝为先。孝老敬老是你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妈妈希望你们牢牢记住这点。”87岁的镇母不识字,但讲出了纯朴的家风。老人宅心仁厚,勤俭持家。
“母亲这种朴素生活的态度,这种对待生活的精神,成为我们受用一生的‘传家宝’,世代相传。”镇方勇说。
四个儿子从未忘记母亲的嘱托,兄弟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始终践行孝老敬老的美德。镇方勇是长兄,从小担当家里大事,照顾弟弟们,吃的苦最多,没有一声埋怨。老二曾和老三在厦门的一个公司打拼,临近退休便辞职专门回家照顾老母。
老母亲在村里任副支书等村干部40多年。现在退休了却无退休工资。别人要镇方勇找组织解决,他们一大家都不同意,老母亲说,我们要感谢党,我有一碗饭吃,现在也过上了幸福生活,就很满足了,哪里还找党要待遇?
老母亲懂得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含辛茹苦带大四个儿子,一个个送他们读书。孩子们也刻苦勤奋,有的通过考试招聘进了国家单位,有的在外闯了一番事业。每逢年节,兄弟们必定回老家看望老母。镇方勇在本地工作,每个周末携一家子回老家团聚,妻子帮婆婆洗被褥,自己帮辟柴,孙媳妇帮着弄饭打扫卫生。两代婆媳之间从未红过脸。曾孙就缠着老太太讲故事,四代同堂和睦亲切、其乐融融。和善之家必有余庆,远近乡亲羡慕这口大家的天伦之乐。
“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古语概括了镇家良好的家风。
邻里一家,满天红霞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从小在大屋场里乱串,邻居们有什么好吃的,大家都会一起分享。哪家有个红白喜事,大家都会前去帮忙,处得跟一家人似的。自从读财校离家到城市,水泥板、单元房似乎隔绝了人们的距离,怎样和睦相处,还是一门社会学问,得小心经营,学会先付出,必定有回报。”镇方勇深有体会。
疫情暴发,人们都关在笼子里。冠苑小区6栋——镇方勇这栋楼道,并未感觉孤单。镇方勇的车库改造的茶室,成了邻里们的联络点。小区秩序井然,夜不闭户。疫情期间,茶室一天到晚不关门。邻里的微信群里,热闹非凡,哪家缺青菜,就有人悄悄地放一把薹菜在茶室;哪家酱油有多的,放茶室,或换一两根所需的萝卜,但从不多拿;面条换面粉,奶粉换尿不湿;哪家有闲置的物品,放这里……,这里成了物物交换的驿站。镇方勇的儿子,利用志愿者可以外出的身份,经常在外买回日常用品放茶室,谁也不知道。妻子媳妇,往往趁人少时到茶室打扫卫生,将食物摆放整齐。疫情无情人有情,温情在这里上演。
解封后,人们欢呼雀跃,茶室成了小区的娱乐室,刮嗑的、讲古的,爷们下棋,娘们相约去买菜,小伙吹着口哨、姑娘手拿一本书有暗号约会;跳舞还缺音乐,大伙买来音响;小区改造,镇方勇在群里呼一声,来这里商议;哪家接媳妇,来这里集合分工,备点气球挂起来,谁谁把小区打扫干净,谁谁端茶倒水……
这里还是切磋厨艺的地方,万爱莲把家里闲置的餐具拿出来,你家拿点面粉,我家拿一把葱,你出蒸锅,我出手艺,包子、饺子、挂面、热干面,为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党员老干部送上家。
就连吵架的、婆媳不和的、俩口子拌嘴的,都来这里“讲理谈心”,倾诉衷肠,这里成了调解室,几个自发地成立了调解委员会。
投桃报李,大伙的心被捂热后会产生无比强大的力量。小区的改造比预期快;拾金不昧的、见义勇为的、相互关照老人小孩的总在小区上演。
这里是习近平的“上合情缘”的一个小小缩影:好邻居心连心,好朋友肩并肩,好伙伴手牵手。小缩影的集合才会成就国之大计。
杨华,咸宁市税务干部,湖北省作协会员。此文在咸安区“喜迎二十大﹒我看身边创文变化”征文中获奖。